從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發(fā)明世界上第一輛汽車,人類對速度的渴望就曾未停止。每次技術的迭代與演化,都伴隨著汽車舒適度與安全性的加強。早在10年前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曾預言:“未來的汽車,不只是一個出行工具,而是一系列能提供人性化服務的超級客戶端?!?/p>
收購沃爾沃、成奔馳最大股東、極氪3年敲開美股大門……當征戰(zhàn)的號角激蕩在美國硅谷的上空,這家中國科技公司憑借對技術的狂熱遠渡重洋,實現了“讓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”的夙愿。
“從最難的做起、從豪華做起、走差異化路線,不做無聊的車?!奔毓杉瘓F總裁、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曾直言,吉利要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大眾集團,極氪要做純電時代的BBA。在新能源汽車日趨同質化的背景下,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、極氪MIX產品主理人楊大成的理解是,極氪MIX的研發(fā)團隊只有一個目標:從用戶的需求和期待出發(fā),顛覆已有認知,突破一切想象。
近日,一場關于“車內吃火鍋”的爭論讓極氪MIX登上熱搜。極氪花費70億研發(fā)浩瀚-M架構,打造同級空間最大五座車型。極氪MIX因此被稱為是一輛從未來走進現實的智能汽車新物種。以三電、安全、智能、豪華體驗130多項配置,極氪MIX突破了未來出行的想象,不僅可以“車載火鍋”,也被稱為安全的“寶寶巴士”。
產品之外,經過十年的電動化浪潮,中國汽車工業(yè)激進狂飆,玩家角逐。汽車產品越來越手機化,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正推動汽車行業(yè)經歷新輪科技革命。從技術研發(fā),到生產制造,如今的東西方車企似乎遇到了同一張考卷:面對洶涌而來的汽車智能化浪潮,誰能搶占無人駕駛的新高地?智駕賽道“拼刺刀”時刻,又將如何解決智能化埋下的安全隱患?立足中國,放眼世界,以吉利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如何在卷生卷死中,沖出突圍?一切可以從一場三人對談中找到答案。
在極氪MIX上市前夕,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主持人鳳凰網副總編輯張濤,與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楊大成、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展開了一場思想碰撞的對話,暢談無人駕駛、車企淘汰賽、出海、內卷、信息安全、行業(yè)盈利、中美用戶差異等熱點話題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最近大成總在極氪MIX車內吃火鍋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。有人認為“車內吃火鍋是偽需求”。對此,您怎么看?楊大成:這實際上是我們在用一種很夸張的手法,描述極氪MIX的內部空間。MIX有一個很獨特的對坐模式,內部空間比較大。在車里設計了很強大的新風系統(tǒng),一分鐘之內可以讓車內的空氣更換一遍,味道的事情會有通風系統(tǒng)解決。大家在車內吃東西這種剛需還是有的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00后需求多樣化,他們對產品可能會有更多的挑剔。極氪MIX在用戶需求方面做了哪些創(chuàng)新?
楊大成:現在車已不僅僅是交通工具,它也要提供很多情緒價值或生活的便利。電動車本身的智能化、座艙的智能化等已經做得越來越極致。所以,我們在策劃極氪MIX這臺車,甚至浩瀚架構的時候,針對未來出行生活想了很多??蛻粼诔鲂羞^程中通過智能化的加持很便利。現在極氪MIX支持對座、釣魚等多種場景,甚至它兩邊支撐帳篷可以變成三室一廳,這都是有可能的。我們把它叫做家庭未來的車,我們也把這臺車定義成未來的家,從未來走到現在。
付鵬:中國確實到了需求決定供給的年代,需求正在變得多樣化。以前產品更多的是大而全,現在可能要瞄準精準用戶群體的一部分需求,把它做到極致。就像之前某位汽車大佬講得很關鍵,他說其實歐美在整個汽車產業(yè)鏈發(fā)展過程中,不能完全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落后。因為七八十年代、八九十年代人口比重比較大的這部分群體,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。它的需求在改變。如果我們年齡大了,對于汽車的需求其實也會改變。比如說我以前玩車,追求的更多的是速度與激情。現在你會發(fā)現我家里全換成MPV了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安全一直是極氪最重要的標簽之一,極氪在安全方面是怎么考量的?
楊大成:對于品牌來說,我們覺得豪華車檢驗的第一標準是安全。我們這么多年也積累了很多實際的安全事故。所以,我們在內部會有很多相對于國標,包括全球的一些嚴格標準,我們叫做內部標準。我們在傳統(tǒng)車領域已經積累了安全方面的開發(fā)經驗。到電車時代,我們不但把這些傳統(tǒng)車積累的安全經驗放到電車上,同時我們針對電機、電池做了更多安全方面的開發(fā)和驗證。
楊大成:我們把安全大概分成幾類,像剛才我們提到的這種屬于被動安全,同時還有主動安全,我們智駕系統(tǒng),同時還有一些冗余度的安全、隱私的安全、信息的安全,這些都放在安全的大類里。如果用這個去定義的話,實際上我們每年大概要投入幾十個億在安全方面,去做各種各樣的開發(fā)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很多人的確有信息安全方面的擔憂,不知道在這方面極氪是怎么做的?楊大成:信息安全就像您提到的是兩個方面:第一,客戶的隱私要保證,車輛系統(tǒng)不能被控制。我們有一個很強大的信息安全開發(fā)團隊,他們會不時地去做各種攻防的開發(fā)。從另一方面來看,客戶自己本身在車內的隱私安全,不能發(fā)到外邊去。我們這一方面是嚴格遵守國家法律,所有的客戶隱私有關的信息完全被處理模糊化。
付鵬:肯定有,因為以前的車相對簡單,它不存在所謂車聯的概念,很多人管新能源車叫“大號行走的手機”。所有的信息流它是串聯在一起的。如果安全做不好,出現隱私泄露,用戶從一開始會擔憂。當然企業(yè)肯定比大家想得更多一些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極氪在出海方面成績怎樣?楊大成:我們已經進入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從歐洲來講,我們現在已經在銷售極氪001,還有極氪X,同時還有開發(fā)中的幾輛車正在過去。比如,我們已經上市的極氪7X,我們也會投放到歐洲市場。目前,極氪已進入瑞典、荷蘭、泰國、阿聯酋、新加坡等40多個國際主流市場,極氪在瑞典斯德哥爾摩、荷蘭阿姆斯特丹、阿聯酋迪拜以及泰國曼谷等城市已陸續(xù)落成40多家門店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極氪這幾個月一直月銷2萬以上,我不知道在出海全球化這方面有沒有設定目標。中美用戶對車的需求有何不同?
楊大成:從內部肯定是有一定規(guī)劃,具體數字我可能不方便透露。主要區(qū)別是中國市場更追求技術先進,車輛感覺很豪華,但歐洲客戶他們更關注緊湊型車。他們把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,更關注車輛的環(huán)保、安全、緊湊性。所以,面對市場的區(qū)別,我們也會做產品的調整。從整個市場的全球化來講,我們還剛剛起步,但產品從一開始做的就是全球車。
付鵬:歐美用戶群體大部分需求貼近于實用。用我的話說可能里邊有收音機就夠了。我們現在是觸屏、導航,甚至包括音響的需求。我只能說歐美的那些年輕人,慢慢也開始和我們一樣了。其實,越年輕他的需求越多樣化,這種差異性一定要考慮到。中國這一代我們不缺多元化需求端,我們只是供給端,也就是大家把東西做出來,自然會有消費者去買單。那么,在海外你可能需要倒過來考量。它是以消費端為主導,先以他們的需求定位,瞄準好了再去生產產品,你別光生產完產品了,發(fā)過去結果不好,好像不匹配,那這就錯了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之前有個數據,中國所有車企利潤加起來,可能只有豐田的三分之一,所以很多人說中國車企出海是不是擺脫內卷、提高利潤的方式?楊大成:像家電、手機行業(yè),中國汽車相當于后起之秀。后起之秀實際上我們想把它做好,是一種極致的性價比。第二,多種功能在車上都有。第三,它體驗變得更好。第四,我可能做得比你更安全。所有這些東西我都做得更好,才能夠讓更多的消費者去喜歡,所以感覺好像我們利潤變得低一點,因為畢竟我們被叫做后來的追趕者。就像韓國汽車工業(yè)一樣,我相信我們的汽車工業(yè)會形成一種新的中國產品特色,它能夠被中國市場用戶所接受,同時這種中國產品一定會慢慢像我們的家電和手機一樣,占領世界市場。我對中國汽車工業(yè)充滿了信心。
付鵬:現在中國汽車工業(yè)里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后發(fā)優(yōu)勢,我們可以做得更好、更多、更便宜,但是同時也面臨一個問題:大部分人都可以去做了。最大的劣勢在于供給和需求的問題,后發(fā)的問題就是供給多,大家都能做,形成所謂的競爭。
比如,早期的海外車企,它可能投入50億,能吃15年,我們現在有可能變成,企業(yè)剛投完50億,競爭對手也投了,大家發(fā)現吃不了15年,可能只能吃兩三年,大家又得想辦法制造優(yōu)勢了。國內車企大家做得很精細,我開玩笑說,基本上快要到“螺獅殼里做道場”了。你不極致,不去滿足用戶群體極致的需求,可能就沒法拿到市場。從消費者角度看是好現象。但從生產企業(yè)來講不是好現象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作為消費者,我對大家之間互相卷技術、卷創(chuàng)新、卷投入是挺歡迎的,當然最終會反應到卷價格上來。付鵬:從消費者的角度是,我花少的錢買好的東西,我肯定開心。但你忽略了一點,企業(yè)是你收入的根源。企業(yè)掙不著錢,你拿什么去買東西呢?一定是要讓企業(yè)部門和居民部門形成良性反饋,而不是你們哪怕競爭到都卷死,我也不care。反正我拿錢去買好的東西。不是的。你要想企業(yè)都卷死了,你從哪掙錢?居民部門從哪掙錢?這不是一個良性循環(huán),居民可以獲得穩(wěn)定的收入增長,消費才是良性循環(huán)。
楊大成:當市場競爭到白熱化程度,一定會產生這種現象,這是我個人的理解。作為汽車行業(yè)我們肯定要面對這種情況,對于品牌來講,我們覺得卷價值比卷價格更重要,所以我們卷的是極致的體驗,為用戶創(chuàng)造更多的價值。我們卷的是更安全,更舒適,操控更好。我們卷產品,我們不希望參與到卷價格里面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我記得付總之前說過,中國企業(yè)在工程領域、技術領域其實都不缺,在整個制造領域都不缺,中國企業(yè)現在缺的是什么?
付鵬:我們在整個制造環(huán)節(jié)絕對遙遙領先了。可能你真的非要讓我說我們缺什么,我們第一可能缺的是更大的市場,第二我覺得企業(yè)和企業(yè)之間,其實缺更多的溝通,因為現在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,大部分的企業(yè)家都需要認識到后發(fā)的一些問題。因為最友好的市場其實大家都能掙錢,這是最好的,而不是惡意或者無序的競爭。一定要做到“不是你死,就是我活”,這個我覺得可能沒必要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您覺得特斯拉入華,對于中國的智能駕駛企業(yè)來說,會有什么樣的沖擊和影響?楊大成:大家采用各自不同的技術路線,我們倒不擔心特斯拉這種企業(yè),我們非常歡迎它進來,大家一起同臺競爭互相學習。我們造車的理念一定要給客戶最安全的,現在大家可以看到激光雷達慢慢會變成標配。
楊大成: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它一定會到來,是時間早晚的事,而到來之后它一定會改變汽車的使用方式,車內的空間一定會變得越來越重要。
付鵬:我肯定是向往的,這毫無疑問。未來L4的無人駕駛場景一定會實現,只是早晚的問題,但是,我們要了解如何處理好它與社會之間的平衡關系。即便技術很成熟了,在當前的國內經濟環(huán)境里,我可能還會建議暫緩大規(guī)模應用,因為這造成的沖擊在短期內無法讓全社會消化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我看到很多用戶現在對智駕理解可能有偏差。它是一個高級輔助駕駛,但是可能把它當成一個完全智能體去對待,在很多路段完全不去操作甚至不關心了。
楊大成:可能也是一些客戶對高級輔助駕駛的一種誤解,像我們在使用智駕系統(tǒng)之前,都會在車機屏幕上有個學習的過程。一定要認真地去看,邊界在哪,它應該能實現什么樣的功能。高級輔助駕駛不能完全代替人,這是我們一直在宣傳及強調的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智能產品的迭代對新用戶是福利,弊端是會引發(fā)老用戶的不滿。兩位覺得應該如何平衡產品更新與消費者權益的挑戰(zhàn)?
楊大成:作為車企會盡量考慮怎么能夠覆蓋老用戶,依然讓他們能夠享受這些功能。但是因為電子摩爾定律,說句實話這個很難。
我們也覺得,新能源汽車的迭代速度太快了,實際上是被芯片或者是行業(yè)帶著往前跑。所以,有時候我們也是為了用戶能夠體驗到更多的新功能,一定會去更新芯片,讓我們的車變得更智能。當然我們也會在新產品推出時,也會給老車主提供更多的權益,讓大家享受新的產品變得更容易。
付鵬:新能源車其實我說可以叫“大號手機”了,把汽車比喻成家電和手機,這只是我們給的比喻,但對消費者來講千萬不能這么比喻。手機一萬到三千,損失頂多七千,車不是,車三五十萬,過個兩三年這中間差個十幾萬、二十萬的數字,對于老百姓來講,體感太差了,爽的代價太高而迭代周期大家又控不住。
因為它已經不是車的邏輯了,它是摩爾定律,它是芯片的迭代周期速度太快,造成了這個問題。整個汽車行業(yè)都要去重視這個問題。如果不重視,迭代周期這么快,會傷及用戶。當然,你說有特別好的解決方案,沒有。車企自己應該注意一下一二手市場的價差,因為你要讓價差在很短時間內斜率拉得過快,對自己的用戶是傷害,本質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有一種說法是,中國車企雖然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,但中國車企目前只是進入了一個國際化而非全球化的階段。兩位怎么看?楊大成:國際化我的理解是,先將車賣到國外去,再深度國際化,根據當地民情去設計更符合當地的產品,而且同時會再開始組裝這些東西。全球化是我可能設計一款全球車,或者在當地設研發(fā)中心,工廠針對當地的客戶去開發(fā)車型,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。在這個階段我們還是剛剛起步。
楊大成:難點與其他彩電、冰箱行業(yè)一樣,包括手機遇到的問題一樣,因為在既有的市場,當地品牌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優(yōu)勢。作為一個新來者殺進去,一定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他們的市場占有率依然很大。所以它的品牌優(yōu)勢,它的產品適應當地用戶的這種優(yōu)勢,是我們出海所要面臨(的挑戰(zhàn))。
楊大成:您確實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,因為我本人也在國外瑞典哥德堡生活了大概三年多,認識了很多海外華人,華人同胞實際上對中國產品的認同度越來越高,因為中國產品確實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創(chuàng)新及追趕,無論從設計、產品、質量、性能還有耐久性上提高了很多,產品做得不差于國際品牌。所以,這也是越來越多海外華人想購買中國品牌汽車的原因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付總也在海外工作生活過十幾年,對于中國車企現在的一些需求或認可方面有沒有一些變化?
付鵬: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一定是互惠互利的。千萬不能單純地干成,這車百分之百都是我們生產,我只是過去銷售。一定會遇到很大阻力,因為本質上,所有鏈條利潤等于都留在我們這了,對于對方來講是一種貿易上的傷害。所以,我們出海面臨最大的阻力就是,你可以看到全球對我們貿易的阻撓,那種阻撓本質上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。友好的全球化,實際上是讓參與到全球化鏈條中的各個國家、各個經濟主體均能受益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作為企業(yè)負責人,極氪在全球競爭中如何保持這種領先地位?
楊大成:極氪不但在國內有研發(fā)中心,同時我們在歐洲也有一個團隊,去做機械架構、電子架構上的一些開發(fā)。同時,在國內我們的軟件能力是非常強的。我們座艙自研、智駕自研、整車電子架構自研,機械架構也是自研的。如此把全球資源整合在一起,始終圍繞體驗來創(chuàng)新。下一步我們會在軟件體驗上加強。在極氪內部,我們幾乎所有的軟件都是自研,這樣才能保證大家快速迭代,快速把一些功能融合在一起。
鳳凰網財經《知行》:兩位如何看待下半場的車企之爭?楊大成:電動化之后,智能化變得更可能,因為原來油車還是有很多限制。接下來我們把產品做好之后,肯定就是國際化。實現座艙擬人體驗不會太遠,全自動駕駛還需要一定的時間。現在汽車產品越來越手機化,再把全自動駕駛加持上去,它就是一個全新的物種。它不需要你駕駛,并且可以提供娛樂及交通解決方案。
付鵬:汽車相對的智能化、電動化都完成了,真正的鴻溝是無人駕駛。只有它跨過去了,車就不再是現在的新能源車了,它就變成新的東西了。以手機為例,當我們擺脫屏幕的時候,手機就完成了這一代的使命。前面是手機到鍵盤手機,按鍵手機,到脫離按鍵手機,然后進入到所謂的智能機時代,后邊的迭代給人的感覺觸達實際上是越來越弱。汽車也是一樣的道理。